2023 影展紀年

要來歡慶一下(?)今年各項數據都創新高:看片數量史上新高(241部)、大金馬看片總數也新高(35部)、全年影展觀看作品數也是(143部)、甚至連文學影展的看片數都是(13部)。不過有點希望2024不要再花這麼多時間衝看片量了,期許能在其他領域有點進展,或者對電影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,現在看片的方式太浮光掠影了(怎麼突然開始年末檢討?)。

繼續閱讀「2023 影展紀年」

2022 影展紀年

本來「影展紀年」預定是每年年底會發出的,但由於今年在影展看的片特多(不分長短片,包含重看的電影共125部作品)、今年我的廢話也特多,然後我自12月的工作告一段落後就沒力氣寫任何東西,所以這篇遲至2023年初才能寫完發布。

今年比較特別的是國影中心轉型行政法人後在新莊的開幕,讓影展真的能夠一路從年頭舉辦到年尾,2022的最後一部影展片是在聖誕節看了克里斯馬克,緊接著2023一月的台語片影展也要來了。不過我仍然錯過了高雄電影節跟南方影展,希望2023年可以順利看到。

本來以為今年的工作會讓我無法認真看影展,但我仍然在金馬經典影展購買了影癡套組(最後共看了31部),讓我單年度內觀賞東歐電影的數量衝上歷年來最高;大金馬則是買了30部最後看26部,經驗告訴我們有正職工作且正在忙的時候,其實看20部電影就差不多到極限了^^

最後,向永遠的電影頑童、新浪潮先鋒——尚盧高達(Jean-Luc Godard,1930-2022)致敬。

「電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」

尚盧高達
繼續閱讀「2022 影展紀年」

2019-2021 影展紀年

我從2019年開始有系統的紀錄我在影展看的每部電影,然後在年末發到社群平台上,那年也是我開始會在單個影展看超過20部電影把自己累死的一年。從最開始的純粹把看了哪些片記在記事本裡,到隔年會簡單照著喜好的程度幫電影排序,再到2021年開始會寫一些自己觀影後的心得及碎念在後面。其實現在回頭看那時都看了、寫了、感受了什麼,都覺得滿有趣的,在我準備整理好2022影展紀年的同時,也把前三年的紀錄一起放上部落格,也許以後會是對我自己而言彌足珍貴的資料。

繼續閱讀「2019-2021 影展紀年」

記《吞噬 Swallow》

《吞噬 Swallow》是一個女性對自身慾望噤聲的寓言。女主角杭特的異食癖可以被視為一種隱喻,代表著女性需要去壓抑、潛藏的慾望。這種慾望可以代指真實生活中任何女性所擁有、卻不被正視的需求。它們被認為是丟臉的、骯髒的、不可告人的,倘若真的實行了就要被譴責,若是有任何一點傷到腹中孩子的疑慮,更是會被大力撻伐。

繼續閱讀「記《吞噬 Swallow》」

《牠:第二章》影評:你為什麼不乖乖地待在井裡呢?

華納旗下的一個小丑才剛剛在威尼斯影展創下影史新紀錄,成為摘下金獅獎的首部漫畫改編作品。現在讓我們回頭來看看,另一隻也屬於華納的小丑在井底過了27年後,爬上來都做了些什麼。

(本文不會有任何恐怖小丑圖,請安心閱讀)

繼續閱讀「《牠:第二章》影評:你為什麼不乖乖地待在井裡呢?」

《春光之境》影評:愛在初春乍暖時

In my country, spring is the most beautiful. The sun. The flowers. The smells.

《春光之境 God’s Own Country》

第一次看《春光之境》(God’s Own Country)是去年的晚春,時近初夏,在微微悶熱的台北下午走入戲院,感受英格蘭鄉間的涼意。在觀影過程中,我難以止住微笑,因為片中兩人的每一分凝視、每一個想隱藏的雀躍都太過可愛。一年後的現在,重新再看一次,才發現原來這部電影比我印象中的安靜許多,好像可以聽見主角們熾熱喘息下的心跳;而鏡頭是用的多麽私密,觀影人的感受似乎能跟它合而為一。這部沒有太多美麗的台詞的電影,擁有的是主角兩人一次次飽含愛意的凝視。

繼續閱讀「《春光之境》影評:愛在初春乍暖時」
使用 WordPress.com 設計專業網站
立即開始使用